《电子文件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典型案例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电子文件管理
授课对象:(2022年级档案学专业)
教学章节:第一章 电子文件概述 第三节 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效力
使用资源:
参考教材:《电子文件管理教程》,冯惠玲、刘越男 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推荐参考书:
1.《基于理性思维的电子文件管理》,麻新纯、徐辛酉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电子文件凭证价值保障问题研究》,黄世喆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20年版
3.《电子文件管理学》,金波、丁华东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教学时间:10分钟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案例导入——案例分析与讨论——思政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掌握电子文件具有证明力的基本条件;掌握保证电子文件证明力的基本措施。
2.能力目标
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电子文件在法律证据价值中的具体应用和限制,能够判断不同情境下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判断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判断电子文件是否满足作为有效证据的基本条件,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并实施保障电子文件证明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流程,确保电子文件在法律程序中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3.思政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明确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引导学生谨言慎行,提升个人修养,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四、教学过程
1.案例背景介绍
被告杨水峰、徐俏与原告名扬公司之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双方通过QQ聊天约定交易细节,并形成了通过第三方南丰公司账号汇款的交易习惯。后因货款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剩余货款及逾期违约金。案件中,被告提供了经过公证的QQ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展示了双方交易过程中的沟通记录。
2.案例分析与讨论
(1)QQ聊天记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引导学生分析QQ聊天记录作为电子证据在本案中的法律效力,理解其如何被法院采纳并作为定案依据。
讨论电子文件法律证据价值的体现,以及电子证据收集、保存、提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
图1 电子文件证据价值体现
(2)网络言行的法律责任
结合案例中的QQ聊天记录,分析电子文件具有证明力的基本条件,学生设计并实施保障电子文件证明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流程。讨论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如何受到法律约束。强调在网络活动中,应保持谨慎态度,避免发表不当言论或泄露敏感信息,以免引发法律纠纷。
(3)提升个人修养的路径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
分享提升途径,如参加法律讲座、阅读相关书籍、关注法律动态、培养诚信品质、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等。
图2 案例评析
3.思政实践活动
(1)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模拟本案的庭审过程,分别扮演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法律程序和法律证据的理解。
(2)诚信宣誓:组织学生进行诚信宣誓活动,承诺在学习生活中坚守诚信原则,不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或不道德的行为。
(3)案例体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本案的案例体会,结合所学电子文件知识,分析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
4.总结与反思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原则和法律要求。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有道德、有法律意识的档案人才。
图3 学生制作视频体会
五、教学反思
1.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角色扮演效果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深度。
3.结合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学生在学习诚信与法律责任方面的认识提升情况。
六、教学效果及总结
(一)效果与评价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缓解了课程知识点理论性强而造成的沉闷气氛,也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明确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引导学生谨言慎行,提升个人修养,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但在如何有效评价课程思政融入效果上存在较大难度,存在主观性强,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持续改进措施
1.丰富教学资源和案例:引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丰富案例呈现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2.建立反馈机制:设立课程思政教学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3.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设计合适的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数据。文本分析法:对学生书面材料和论文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的理解程度以及思考深度。通过多个角度和层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